Shunke Industry and Trade: product center
粉煤灰經加工達到超細狀態后,其物理性能發生改變,比表面積加大,表面能提高,表面活性增加,在水泥混凝土水化過程中的效應歸結起來可分為形態效應、活性效應和微集料效應。
1、形態效應:泛指混凝土或砂漿中的粉煤灰, 由其顆粒的外觀形貌、內部結構、表面性質、顆粒級配等物理性狀所產生的效應。
2、活性效應:指粉煤灰中的活性成分SiO2 和Al2O3 與水泥中的礦物質發生化學反應生成水化硅酸鈣凝膠和水化鋁酸鈣晶體的能力。這是因為粉煤灰超細粉中SiO2、Al2O3等活性成分在熟料水化產物氫氧化鈣的作用下,發生二次水化反應生成水化硅酸鈣凝膠,增強了水泥石體系的粘接,減少了混凝土內不利于耐久性的晶相含量。隨著超細粉體粒徑的降低,表面能迅速提高,與氫氧化鈣晶體接觸面積增大,促進了二次水化反應的快速進行。
3、微集料效應:指粉煤灰微細顆粒均勻分布于水泥漿體的基相中, 就像微細的集料一樣。粉煤灰在水泥漿體中分散狀態良好, 有助于新拌混凝土和硬化混凝土均勻性的改善, 粉煤灰微集料填充性的作用也有助于混凝土中空隙和毛細孔的填充和細化。因為水泥混凝土的強度主要與其亞微觀結構相關,孔隙率是控制強度的決定因素,因此減小孔隙率可大幅提高強度。顆粒相對粒徑大小顯著影響體系的堆積密實度,礦物摻合料顆粒粒徑越小,其物理填充作用越好。摻加粉煤灰超細粉的水泥基材料早齡期時最可幾孔徑和累積孔隙率均小于摻普通礦粉的水泥漿體和純水泥漿體,水泥基材料孔結構變細且不連通,在早齡期時就起到了改善漿體孔結構、提高密實度的作用。
綜上,粉煤灰經加工成超細粉后,在混凝土中摻加可節約水泥和代替全部礦粉;減少用水量;改善了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增強混凝土的可泵性;減少混凝土的徐變;減少水化熱、熱能膨脹性;提高混凝土抗滲能力;增加混凝土的修飾性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