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煤灰的脫碳方法
粉煤灰中殘碳的含量的高低會嚴重影響粉煤灰產品的性能指標。在陶瓷中,燒結時殘碳若是未能完全燃燒,則會導致胚體質量下降,同時引入雜色;在混凝土中,高殘碳量會增加用水量和吸附引氣劑,殘碳量的高低與燃煤電廠的工藝有關,改進電廠燃煤方式和工藝,降低燒失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這個問題,但對于堆存的舊粉煤灰,宜利用除碳工藝分選出殘碳,提高粉煤灰質量后再進行綜合利用。
常用的殘碳分選方法分為兩類:干法和濕法分選。其中干法分選包括電選、燃燒法和流態化分選等:
(1)電選法將粉煤灰經摩擦帶電處理,使粉煤灰與殘碳帶有異種電荷,在電場中受不同電場力作用而分離;
(2)燃燒法即將粉煤灰摻入煤中,進入鍋爐再次燃燒,一般在流化床鍋爐中應用;
(3)流態化分選法利用氣流,通過殘碳和粉煤灰的密度差異進行分選,工藝簡單,但是細顆粒的粉煤灰易進入殘碳,影響產品碳的純度。
濕法主要是浮選法,碳顆粒具有一定的疏水性,浮選過程中通過加入一定量的浮選藥劑增強顆粒表面疏水性,達到與粉煤灰分離的目的。任琳珠等人對某高碳粉煤灰進行浮選脫碳實驗,研究表明,浮選后粉煤灰含碳量降至2.41%,同時得到熱值為27300kJ/kg的優質精碳,有效地提高了粉煤灰品質。范桂俠等人研究發現,在合適的礦漿和藥劑濃度下,采用分段加藥方式可以提高粉煤灰浮選精碳的回收率。翟雪等人研究表明,采用旋流-靜態微泡浮選柱工藝比普通浮選槽回收效果更好。目前浮選法脫碳率約在70%~80%。殘碳與煤炭的性質并不完全相同,用于煤炭浮選的藥劑和工藝雖然可以借鑒,但還應根據粉煤灰的理化性質,優化或開發合適的藥劑和工藝,以提高分選效率。